展开

走出幼儿教育数字化的误区

作者:admin / 时间:2017-06-26

    在与幼儿园园长和老师的交流中,我发现了一个大家最爱问的问题:你的课件什么样?游戏多不多呀?在大家还没有真正了解或者理解课程体系的时候,往往课件的丰富与否是最终采购课程的关键因素。可以说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或者说很多地区都普遍存在。幼儿园对课件的热衷和数字技术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,特别是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,我们今天的教育数字化正处在初级阶段,这种现象或者说理念会更有普遍性。不过我相信这只是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,教育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,教育数字化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,教育数字化必须遵循教育的本质需求,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的利和弊,扬长避短地为教育服务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数字化的终极目标。过大地强调数字化教育,特别是脱离教育本质需求的数字化就是弃本逐末。

 

我想数字化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好处大家都非常了解,但是他的一些应用弊端,可能大家并不十分了解,我就先从这点讲起。

 

1.单一屏幕很难调动幼儿的共同注意。

共同注意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的重要方式,也是我们幼儿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。即老师在讲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知识的时候,一边指着物体,一边看着幼儿,和幼儿有直接及时的反馈,这样双方有共享的注意点,幼儿就更能调动认知资源来学习。

而一块大屏幕,特别是播放音视频时,屏幕与幼儿没有直接及时的反馈,就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共同注意,那么幼儿学习的效果就不太好。

 

2.单一屏幕很难设计出有集体参与性的创造性游戏

从共同注意的原理出发,只有互动性强的数字游戏对幼儿教育才有意义。但大家要注意,只要是互动性强的数字游戏,就很难是幼儿集体参与的。比如体感游戏,幼儿与屏幕之间有良好的互动,但限于屏幕的大小,一般情况下,五六个幼儿一起参与时,有的幼儿就已经在屏幕上看不到自己了,看不到自己时,就没有互动了。再比如屏幕填色游戏,一次一个幼儿参与合理,多个幼儿参与就不合适。

 

    教育的本质是人,广大的幼儿老师是幼儿教育的核心。我们来个比喻,课堂就是剧院,幼师是魔术师,幼儿是观众,教育数字化是广大幼师手中的那个魔术棒,要想变出什么魔术,是魔术师说了算,决不是魔术棒说了算,魔术变得好不好,观众起哄和喝彩的唯一对象是魔术师,没有人会关注那根魔术棒。只有伟大的魔术师手中的魔术棒才能变出惊艳的魔术!

幼师要科学认知课程内容与数字资源的关系和他们的功能,合理区分使用数字资源,让数字资源为我所用,为教育所用。下面我从数字资源类型入手,讲一下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:

 

1.被动输入的:如音视频

这个类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准确的发音、科学的论述。由于这部分缺少共同注意,因此幼师在播放后,要按共同注意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。前提是幼师要认真学习,避免出现发音错误和讲述不科学的情况。

 

2.无输出的:非游戏

对于这部分内容,幼师要设置输出环节,互动的基础就是幼儿要在幼师的带领下进行反馈。非游戏的数字资源,不能看一看、重复重复就完事,必须要加入反馈即输出的环节。

 

3.互动性的游戏

    幼师要合理利用互动性的游戏,在课堂环节中穿插好,让更多的幼儿实现人机互动。并不是说必须在游戏环节中循环使用,还可以在上面提到的共同注意环节后加入游戏。在课堂上的不同环节加入同一个游戏,要比在同一时间幼儿排队玩同一个游戏好。

 

    以上就是我对于幼儿教育数字化的一些认识,和各位园长和老师交流,希望大家科学看待数字化资源,合理使用数字化资源,让我们的幼儿教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效果。愿我们每一位幼师都能成为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伟大魔术师,都能让手中的数字资源魔术棒变幻出绚丽的幼教魔术。

    教育路上,我们携手共建美兰德!